近日,浙江省交通集團浙江滬杭甬高速首屆“科技創新月”活動拉開序幕。以“科技提升效能,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策劃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主題活動,掀起一波科技創新熱潮。今年以來,浙江滬杭甬高速全力推進數字化改革,通過數字技術助力運營管理模式迭代升級,進一步提高服務司乘能力和企業管理效能。

交通智能時間管控系統動態可變信息情報板。
主動發現,堵點治理有實招
不久前,由浙江滬杭甬高速創新研發的交通事件智能管控預警一體化系統在申嘉湖杭高速練市樞紐、杭寧高速南莊兜樞紐安裝應用。當天下午,一小轎車因拋錨停在練杭高速蘇向K001+320位置,系統自動識別拋錨車輛信息后立即聯動路側爆閃燈交替閃爍,通過喇叭告警,并在后方情報板顯示預警信息。同時,系統將異常事件數據同步傳送至監控中心,監控中心接到異常事件提醒后立即調集附近救援力量前往處置,及時撤離拋錨車輛,避免了二次事故發生。該系統投入使用后,已協助湖州管理中心檢測到違規停車事件350起左右,擁堵事件40起左右,有效確?,F場快速處置、司乘快速通行。
除堵點疏導治理外,公司還著力探索提升車道通行效率。今年9月,甬舟高速舟山西收費站主線自由流收費系統正式啟動試運行。該系統通過在收費站前方主線設置ETC龍門架,提前建立無障礙ETC交易“大通道”,實現對ETC車輛的提前交易。主線自由流收費系統的上線使用,使交易時間縮短2倍,通行效率提升50%,并在國慶期間有效緩解了舟山西收費站的通行壓力。

ETC自由流。
實時監測,邊坡預警出妙招
浙江滬杭甬高速管養路段共有高邊坡977座,受地質變化、極端氣候、構造物裂化等復雜因素影響,邊坡地質災害時有發生,道路安全備受考驗。針對傳統監測手段受天氣、地形及人為等因素影響較大的實際情況,公司分別與去年12月和今年7月在杭徽高速、杭寧高速、上三高速等路段的邊坡上,應用了新型遠程邊坡智能系統。上三高速K286隱患邊坡是該高速路段的重點監控對象,今年7月26日,在臺風“煙花”登錄期間,新型遠程邊坡智能系統對該邊坡實行了24小時不間斷遠程監測,通過對深層位移、表面位移、應力等數據變化與雨量情況對應關系的分析,及時掌握該隱患邊坡的風險情況,實現科學布控。
據了解,該監測系統由豎向3個斷面和水平向2條測線組成立面網格單元,除布設高精度應力傳感器、高精度位移傳感器、一體化雨量監測儀等高精儀器外,還配備數據采集發送集成系統和太陽能供電系統,可不受外界惡劣環境影響,全天候同步接收、分析邊坡檢測數據,并形成檢測及技術總結分析報告,為邊坡應急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和決策考量。

司機利用自助發卡機“小手臂”自動取卡。
自動吐卡,道口通行亮新招
近日,一輛白色小轎車緩緩駛入杭徽高速玲瓏收費站車道,司機李師傅按照語音提示,剛想趴出車窗取卡時,發卡機上的“小手臂”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支“小手臂”主動將通行卡送到了李師傅的車窗前,他只需伸手便可以輕松拿到通行卡,取卡時間從原來人工發卡的7秒縮短至3秒左右?!坝辛诉@個‘小手臂’,我再也不擔心夠不到卡,要下車去拿了。”李師傅開心得說。
今年3月以來,浙江滬杭甬高速聯合恒生公司和設備廠家開展了自動發卡機應用測試,并于7月上旬在杭徽高速玲瓏收費站試點上線全省首套“自動吐卡”式入口發卡機(以下簡稱:入口自動發卡機)。當車輛行駛至收費車道時,系統如監測到ETC車輛,則自動交易抬桿放行;如監測到MTC車輛,則通過自動發卡機吐卡。同時,針對車輛位置離發卡機較遠,司機無法便捷取卡等情況,公司技術團隊還在發卡機上加裝了一個“小手臂”,通過“小手臂”將通行卡遞至司機面前,有效提升司乘通行體驗。據統計,該發卡機平均出卡速度在3秒以內,相比原速度6秒提速50%以上。入口自動發卡機的使用,替代了收費員94%的工作量,把收費員從亭內解放出來,進一步充實入口管控工作力量。
“智慧”不至于此,智鼎管家系統、隧道巡檢機器人、行人闖入管控系統、新型抗風型防眩網……在浙江滬杭甬高速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實踐中,涌現出越來越多新技術的身影和數字化的應用。下一步,公司將持續探索數字化運營管理手段,鞏固完善數字化改革成果,進一步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助力司乘美好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