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5年,“房住不炒”仍是濟南樓市發展的主基調。(崔健攝)
日前,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組織編制了《濟南市“十四五”住房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和《濟南市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住房發展以“一個定位、兩個體系、三個穩定”為總體目標,從土地出讓、市場穩定、住房保障、民生服務、品質提升等多層面賦能濟南未來5年住房發展;租房市場從房源供需平衡、市場環境優化、行業規范發展等方面,探索實現新市民群體“來濟有房住、留濟有住房”的住房租賃市場高質量發展路徑。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濟南市將新增不少于45萬套的新建住房,發放不低于4萬戶的租房補貼,完成21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新增不少于4000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切實滿足居民各類住房需求,改善居住品質,持續優化住房發展水平。
【關鍵詞】按需供房“房住不炒”
強化監管形成一、二手房市場有效聯動
“十三五”期間,濟南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斷推進住房供給側改革,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方向,調控手段從簡單的行政手段逐步向因城施策的長效機制轉變,實現了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未來5年,“房住不炒”仍是濟南樓市發展的主基調。《規劃》提出,要以“穩定市場”為著力點,堅持“嚴控總量、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的原則,促進供需有效均衡,多點發力解決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到2025年,全市新建商品住房新增供應套數不少于45萬套,市場租賃房源總量增加至60萬套以上。
《規劃》明確,要根據商品住房需求特征制定動態的住房供應機制,打擊住宅投機交易,穩定住房市場價格,提高住房利用效率。
《規劃》強調,要加強對存量住房的監管力度,形成新建商品住房市場和存量住房市場的有效聯動,發揮存量住房市場對新建商品住房市場的調節作用,探索合理的存量住房調控政策。
此外,濟南市還將探索建立房地產市場風險預警機制和常態化信息發布機制,營造健康的市場輿論環境。
【關鍵詞】租賃房源籌集 租賃市場規范
重點增加70平方米以下小戶型租賃住房房源
2019年入圍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以來,
濟南已先后研究出臺14項住房租賃配套政策。截至今年10月底,已籌集新建、改建租賃住房項目80個,預計增加房源7萬余套;盤活社會閑置存量住房6.5萬余套。
為讓更多的新市民住有所居,“十四五”期間,濟南市將從拓寬租賃住房供給渠道、提升供給水平、優化配套服務等方面入手籌集租賃住房房源,到2025年市場房源量增加至60萬套以上,其中70平方米以下小戶型租賃房源占比提升至50%。同時,繼續探索市場發展長效機制,保證租賃市場的有效供應規模,保持租金水平相對穩定。
具體而言,濟南市將集約利用國有建設用地、探索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新建租賃住房,引導企事業單位利用自有閑置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合理提升產業園區職工宿舍配套占比,適度改建非居住房屋用作租賃住房,持續盤活社會閑置存量住房,在多渠道籌措租住房源的基礎上,優化市場房源供給結構。
此外,為進一步規范租賃市場秩序,《規劃》提出要引導全民提升住房租賃合同網簽備案意識、租賃權責意識,全面推廣使用《濟南市住房租賃合同》和《濟南市住房租賃托管合同》,主管部門將嚴格管理住房租賃消費貸款,建立租賃住房租金監測機制。
【關鍵詞】“新市民”住房保障
強化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發放租房補貼不少于4萬戶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均提出了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濟南也不例外。《規劃》提出,要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構建精準分類、標準清晰、覆蓋全面的政策框架和政策體系。結合濟南實際,完善城市公共租賃住房體系,將市級行政事業單位的閑置住房、新建商品住房開發項目中按規定配建的租賃住房、“限地價、競政府儲備性公有房”等政府自持住房納入城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范疇,到“十四五”末,發放租賃住房補貼不少于4萬戶。
公租房方面,濟南市將建立常態化申請審核機制,推動住房保障基礎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推進建立科學規范的后期管理長效機制,推廣政府購買公租房運營管理服務工作。
為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規劃》提出,要提高城市公共租賃住房在住房租賃市場中所占比重,以建筑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
未來5年,濟南市還將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探索符合濟南市實際情況的共有產權住房建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關鍵詞】棚改舊改 品質提升
5年改造老舊小區2100萬平方米
棚改舊改是改善群眾居住環境和提升城市整體形象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十三五”期間,濟南市建設完成了棚改安置房近23萬套,不僅超額完成改造任務,2020年還被評為全國十個、省內唯一的國家“棚改激勵支持城市”;老舊小區整治方面,改造了3617.73萬平方米小區,惠及居民40余萬戶。
“十四五”期間,為進一步補齊民生短板,《規劃》指出,棚改舊改工作要采取大片區統籌平衡模式、跨片區組合平衡模式和小區內自求平衡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改造項目內部和項目間的自我平衡和資金平衡。同時探索建立政府引導的多元化投入改造模式,讓回遷群眾從“有的住”變為“住得好”。
此外《規劃》還提出,到2025年全市實施的老舊小區改造面積要達到2100萬平方米,同時結合改造計劃對具有改造價值的既有居住建筑進行外圍護結構節能改造。
為全面提升城市住宅品質,實現“人住好房”,《規劃》明確,到2025年,要實現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筑占比不低于50%,綠色建筑新增不少于4000萬平方米,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將建設成為“中國綠色智城”和全國規模最大的綠色建筑產業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