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的制定給新能源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11月18日,廣東省能源局啟動了耗資7960萬元的新海上風電基地前期工作項目。主要內容是到2022年編制粵西、粵東1000萬千瓦海上風電基地前期工作報告。它將在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
廣東省持續推進海風項目規劃及建設
作為風能資源良好、財力雄厚的沿海省份,廣東省早在2018年就發布了《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2030年)(修訂)》,規劃全省海上風電場場地23個,總裝機容量67GW;2021年4月廣東出臺廣東“十四五”規劃綱要,再次提出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推動省管海域風電項目建成投產規模超8GW,廣東東部建造一個1000萬千瓦的風電基地;2021年6月,2021年6月廣東印發《促進海上風電有序開發和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方案》,并提出努力實現累計裝機容量的18千瓦的海風,到2025年,并在全國率先實現平價并網。
《實施方案》提出,統籌粵東、粵西兩個千萬千瓦級基地建設,力爭在廣東省“十四五”期間啟動12GW、6GW、10GW、5GW建設;粵西、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的前期工作要求在2022年底前完成,這也體現了廣東實現上述目標的決心。
沿海各省正加大海風資源開發力度
沿海省份海上風電規劃提速,建設規模繼續擴大。近日,福建漳州和江蘇鹽城也提出了新的海風計劃:福建漳州提出了50GW海上風電大型基地發展計劃,將超過8000平方公里海域,年發電量達到4000小時;江蘇鹽城“十四五”期間規劃902萬千瓦海上風電和24GW深海風電規模,“十四五”期間將新增8GW海上風電并網,建設千萬千瓦大型海上風電基地。在雙碳和雙控背景下,沿海省份一方面需要電力供應持續增長以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又需要完成國家對新能源消費的約束和對能源消費的雙重控制;在有限的條件下,海上風電將成為未來沿海省份發展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風平價進程或將加速
2021年10月,中廣核象山涂茨海上風電場項目和華潤電力蒼南1#海上風電項目開標,規模共計680MW。其中:中廣核象山涂茨海上風電場項目6家整機商參與競標,最低報價3830元/kW;華潤電力蒼南1#海上風電項目(含塔架)5家整機商參與競標,最低報價4061元/kW。在此報價水平下,海風項目基本可實現平價;雖然上述兩項目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在技術進步、大型化、國產替代等因素的推動下我們認為中國海風平價的進程有望加速。
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推動下,沿海省份正在加大海上風電規劃建設力度。同時,在大規模和國內替代的背景下,海風平價的進程有望加快。“十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規模有望超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