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婷婷
通訊員 劉李斌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自2020年9月獲批以來,在這片119.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企業發展如何?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自湖南自貿試驗區設立至今年11月底,新設立企業7988家,新增注冊資本497.32億元,分別增長65.85%、22.17%。
1年多來,我省商務部門加快推進全省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打好堅實基礎。
審批速度和服務效能得到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有了保障,節約了時間成本,降低了行業準入成本……湖南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企業在湘蓬勃發展。
企業獲得感不斷增強
外國人來華辦理國際旅行健康檢查證明書、工作許可證、居留許可證,過去要30個工作日,現在最快僅需10個工作日,而且只用跑一個地方。
來自新西蘭的蒂姆·阿姆斯特朗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是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引進的彼一米森林兒童學院園長,12月13日上午,在位于長沙片區的外國人來華工作一站式服務中心,他對服務中心的效率豎起大拇指。
“這項舉措旨在為外國人來湘創新創業提供優質、便利、高效的‘一站式’服務,為企業在湘發展提供更多便利。”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外國人來華工作一站式服務中心,是我省商務部門借助自貿試驗區平臺打造優良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為了給企業發展創造更多便利,今年,我省商務部門重點關注“‘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簡化汽車維修零部件CCC認證辦理手續”“構建一體化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3項任務,經過1年實踐,這些舉措均已付諸實施。
針對國家6批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和4批案例,我省商務部門制定實施方案并進行責任分工,截至目前,國家278項自貿試驗區復制推廣經驗中,湖南已復制推廣完成236項,正加快復制推廣29項,復制推廣率近90%。
在深入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中,越來越多企業得以大展拳腳,改革創新熱情進一步激發。
創新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在自貿試驗區這片“試驗田”上,湖南商務部門聯合各部門通過自我創新,讓湖南營商環境不但接軌“珠三角”“長三角”,還讓企業在湖南獨享VIP服務。
岳陽通江達海,城陵磯港口,貨物在江面穿梭不停。
作為長江中船運的一大中轉站,若能將內河段運輸費用單獨核算出來,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稅費優惠,減輕企業成本。
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舉措,在海關和商務部門的努力下,岳陽在全國率先試點“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成為全國首個“吃螃蟹”的地方。
9月30日,岳陽恒盛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的貨物首批享受該試點“紅利”。公司負責人說,該批貨物總價65.45萬美元,但內河段運費較之前少了1.2萬美元。
據了解,“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年內可為企業降低進口成本近3000萬元,之后將吸引更多企業來岳陽,在此進行貨物中轉。
除此之外,全國首創的深加工結轉出口退稅監管新模式,減少貨物“一日游”流轉環節,縮短出口退稅時間。
省內首創的知識產權“前置保護”新模式,有效解決企業還未注冊成為知識產權的、有潛在價值的電子數據以及商業秘密的保護難題……
圍繞營商環境,在商務部門的創新推動下,我省企業將迎來更多發展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