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輝煌”輪靠泊在羅源灣北岸將軍帽碼頭。通訊員 熊建粦攝
10日17時05分,一艘長299.88米、寬50米、滿載吃水17.5米的“輝煌”輪在羅源灣北岸將軍帽碼頭順利靠泊。這艘總載重21萬噸的輪船,是華能(福建)海港有限公司建港以來最大噸位煤炭船,也是羅源灣北岸港口迄今接卸的最大船舶。
昨日,“輝煌”輪依然靠泊在羅源灣北岸將軍帽碼頭作業區,工作人員抓緊開展煤炭卸載工作。
將軍帽碼頭是羅源縣首個20萬噸級散貨泊位,總投資達19.22億元。去年6月,碼頭1號泊位通過省級驗收,正式對外開放,填補了閩東北協同發展區閩東片區無10萬噸級以上對外開放碼頭泊位的空缺,使羅源灣北岸港區貨物吞吐能力增加1000萬噸,年貨物吞吐量達2500萬噸以上。
羅源灣港區南岸屬連江縣,北岸屬羅源縣,是我省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也是我省“兩集兩散兩液”的“兩散”核心發展區之一。港區北岸已擁有大小碼頭泊位11個,其中4個為5萬噸級以上、1個為20萬噸級,總通過能力達2178萬噸,去年吞吐量為1653萬噸,今年上半年吞吐量為997萬噸。
近年來,羅源灣北岸聚集了鋼鐵、能源、石化等臨港工業產業,逐漸形成以寶鋼德盛、閩光鋼鐵等企業為龍頭的現代化鋼鐵產業集群,成為我市重要的新經濟增長點,并全力打造千億鋼鐵產業基地。港口的不斷發展,使得企業原料裝卸工作由可門港改至將軍帽碼頭,有效緩解沈海高速公路復線連江至羅源段的交通壓力,還降低了羅源灣北岸鋼鐵企業、華能發電公司等企業的物流集散成本約5億元。
“‘輝煌’輪順利靠泊,標志著羅源灣北岸在通航能力和船舶適應性上又邁出了一大步,將為港口未來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華能(福建)海港有限公司安全與生產部生產黨支部書記王洪亮說。
據了解,近年來羅源縣還通過擴能改造原有碼頭,不斷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同時推進一體化運作,提高泊位利用率,更高效地服務臨港工業發展。下一步,羅源將以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為契機,加快大宗散貨公用碼頭泊位規劃建設,以滿足鋼鐵產業全產業鏈的運輸需求;為適應寶鋼、閩光兩大龍頭企業的全面投產,加快推進228國道羅源灣出口至華東船廠段拓寬改建工程,解決疏港公路運輸壓力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