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來,大柳塔煤礦解放思想、艱苦奮斗,開創了井工煤礦現代化設計建設模式;開拓務實、昂揚奮進,以“高起點、高質量、高技術、高效率、高效益”方針,取得千萬噸跨越式的發展成就;不懈奮斗、爭創一流,勇立工業智能潮頭,唱響煤炭產業智能化建設“大風歌”。
在黨旗下成長的大柳塔煤礦,礦井產能由最初的360萬噸提高到3300萬噸,累計回采煤炭5.7億噸,創造利潤800多億元,上繳稅費近300億元,以高產高效礦井模式的探索和實踐,為神東“千萬噸礦井群”建設奠定了基礎,成為壯大綜合國力、保障國家能源穩定供應、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改革開局 敢第一個吃螃蟹
“孔孔見煤,而且煤質都很好。”當時發現神府大煤田的185地質勘探隊隊長白宗鏞在回憶這塊煤田的勘探情形說道。
對于這樣一塊優質的煤炭資源,如何開發歷經多次變更,雖有爭議,但也有共識,倒退是沒有出路的。
“建設這個礦,要對得起先人,無愧于后人。”這是大柳塔煤礦的建設理念,更是實踐邏輯。
先謀后動,規劃引領。
現代化煤礦建設勢在必行。堅持設計革新,從滑移頂梁改為綜合機械化采煤,又從綜合機械化采煤改為一礦一井一面部署,提出高起點、高技術、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建設方針,在具體做法上提出了采掘機械化、運輸皮帶化、輔助運輸膠輪化、機關辦公自動化“四化”建設方案,用“四化”來保“五高”,走高產高效現代化煤礦建設道路。
1996年大柳塔煤礦連采一隊掘進進尺創世界紀錄。
1996年1月6日,大柳塔煤礦正式投產。
1997年,大柳塔煤礦綜合自動化改造技術開發順利通過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鑒定驗收。
1998年3月,大柳塔煤礦被授予全國第一個特級高產高效礦井。
1999年,大柳塔煤礦正式創建高產高效礦井,開展機構改革和減員分流,全礦員工從660人減到423人。
曾任大柳塔煤礦礦長、黨委書記的樊治國說道:“走了‘高產高效’這條路,改變了我國煤炭企業裝備差、煤礦工人勞動強度大、安全事故頻繁的局面,對國家和世界煤炭事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是對我們國家煤炭事業最大的貢獻。”
1995年,大柳塔煤礦第一家在中國煤炭界實現綜合自動化的礦井。
大柳塔煤礦開創的井工煤礦設計建設模式,是對傳統工業化井工煤礦建設模式的變革突破,無論建設模式設計還是總體規模,都是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開先河之舉,具有重大的革命性、科學性、先進性意義,隨后在煤田首批開建的重點礦井以及隨后建設的煤礦中得到推廣。
這,僅僅是開端。
大步跨越 千萬噸礦井啟幕
在大柳塔煤礦30多年的建設發展歷程中,共有四次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創新之舉。除上述對傳統工業化井工煤礦建設模式的變革突破外,其他三次分別是后來的單井千萬噸、雙井雙千萬噸、雙井三千萬噸跨越式變革突破。產量三次跨越式變革突破,對我國特大型現代化煤礦建設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對神東建成我國首個1億噸、2億噸煤炭生產基地,對全球最大千萬噸井工煤礦群的建設,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2000年,大柳塔煤礦提出“一井一面年產800萬噸”高產高效礦井建設目標,為提升礦井生產能力,大柳塔煤礦對礦井生產環節和制約生產發展瓶頸問題做了大幅的技術改造,對刮板運輸機、破碎機、轉載機進行全面更新,實現大功率高效生產;對主井大皮帶和主運系統進行提速改造;配備兩套連續采煤機,用于巷道開拓和房柱式開采;投資3000萬元對礦井自動化控制系統進行改造和完善,大大提高了生產水平和安全水平。
同年,大柳塔煤礦以生產原煤934萬噸的成績,圓滿完成創建目標,其中綜采隊生產原煤803萬噸,礦井全員工效達到92.33噸/工,回采工效達到543.63噸/工,創出最好水平。
大柳塔煤礦高產高效模式形成之后,不僅在國內采礦界刮起了“大柳塔旋風”,還踏上了世界舞臺。曾任神東煤炭黨委副書記的戴紹誠帶著大柳塔煤礦“戰績”在美國、澳大利亞舉辦的國際煤炭技術交流會上進行展示。
大柳塔煤礦年產800萬噸目標的實現,是神東千萬噸級現代化礦井建設的一個重要跳板。
2001年,大柳塔煤礦大柳塔井完成商品煤1001萬噸,建成全國首個“一井一面”千萬噸級礦井。
2003年,大柳塔煤礦大柳塔和活雞兔兩井生產原煤2076萬噸,建成了全國首個“雙井雙千萬噸”礦井。
2014年,大柳塔煤礦大柳塔和活雞兔兩井產量突破3000萬噸,建成了全國首個“雙井三千萬噸”礦井。
大柳塔煤礦千萬噸礦井的成功建設,為神東規模化高產高效礦區建設提供了可靠依據、奠定了基礎。以大柳塔煤礦為樣板,神東全面推開所屬各礦井技術改造,優化礦井設計、擴大井型規模、提高裝備水平,從采、掘、機、運、通各大系統提升礦井生產能力。
不懈奮斗 一茬接著一茬干
昔日,大柳塔煤礦革故鼎新開辟未來,今朝,大柳塔煤礦勇立潮頭續寫輝煌。
當前,在工業智能和“雙碳”背景下,最新的煤礦前沿科技創新、智能礦山建設實踐、低碳發展路徑成為大柳塔煤礦接續奮斗的切入點與發力點。
依靠科技創新,讓高質量發展落地生根——
大柳塔煤礦區域生產控制指揮中心是外部參觀人員的必打卡地。“大柳塔煤礦區域生產控制指揮中心,可以實現5礦6井遠程集中控制,最遠控制距離達50公里……”
大柳塔煤礦區域生產控制指揮中心,集中控制近億噸的煤炭生產,礦井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全面建設行業領先的數字化礦山。
這里被稱為是大柳塔煤礦的最強大腦,實時感知全礦主要生產系統,監測數據點位17萬余個,控制設備11000余臺,集成展示、關聯控制、智能報警,為礦井無人值守提供系統保障。
2014年6月29日世界首套全斷面高效快速掘進系統在大柳塔煤礦井下安裝調試,同年8月份創下月掘進3088米的行業記錄。
與此同時,基于安全高效生產實踐需求,大柳塔煤礦在采掘工藝和裝備應用中不斷創新突破,首創特厚硬煤層上分層綜采下分層綜放開采工藝、特厚煤層分層開采下分層大斷面切眼在極近綜采采空區下安全掘進技術等,應用7m大采高一次采全高綜合機械化采煤方法、世界首套全斷面高效快速掘進技術工藝系統等,引領行業發展新高度,開辟高產高效新道路。
推進智能化建設,夯實領航領跑地位——
取消固定作業崗位62個,減少作業人員200多人,大柳塔煤礦研發應用煤礦機器人集群及智能裝備以來,有效降低了工人作業強度,改善了作業環境,引領無人則安創新實踐。

大柳塔煤礦井下變電所機器人應用
如今,礦內34部膠帶機約5萬米運輸長度、21個變電所、7個供排水泵房實現無人值守、遠程集中監控,其中研發推廣錨桿支護機器人、噴漿機器人等8類智能裝備,將傳統的人與設備之間的作業模式,變革為機器與設備之間的協同作業,帶動智能化轉型發展。
智能化建設是煤炭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選擇。大柳塔煤礦首創5G+高級智能綜采工作面,形成“自主割煤+無人跟機+智能決策”智能開采示范工程;建設全國首個5G+智能掘進工作面,以高效協同掘進技術,做到掘進工作面少人化、運輸系統無人化,引領煤炭行業掘進設備的智能化轉型。

堅持清潔低碳,注入發展綠色動力——
30多年的開發建設中,大柳塔煤礦始終堅持綠色開采,創新礦井水資源處理與利用模式,率先自主研發應用《生態脆弱區煤炭現代開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態保護關鍵技術》,為煤礦保水開采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建成首個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將植被、礦井水、沉陷土地等環境要素轉變為資源要素,累計實施生態治理與建設沉陷區面積約80km2,基本恢復了塌陷區生態原貌,植被覆蓋率由3%提高到64%以上,生態環境實現了正向演替。
值得一提的是,圍繞“雙碳”目標,大柳塔煤礦從生產降能、生活控能方面構建礦井能耗管理體系,實現井下供水系統變頻恒壓供水、主運系統設備按需智能調速、綜采工作面供液系統變頻恒壓供液、使用太陽能路燈和熱水器……2020年實際噸煤能耗0.79千克標準煤/噸,遠低于國家標準。
大柳塔煤礦將一如既往,書寫無愧于歷史、引領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