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浙江高規格召開高質量推進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建設大會。
這距離我省在全國率先實現自貿試驗區擴區、第一次召開全省性推進大會一年多。
記者發現,這一年有三個顯著變化發生。
精準對標3張“金名片”
擴區之前,浙江自貿試驗區對標國際先進,一直瞄準新加坡港、鹿特丹港,聚焦油氣全產業鏈建設。擴區之后,浙江自貿試驗區功能定位增加到了5個,四個片區各有側重,對標目標也隨之而變。
比肩國際加油大港,浙江自貿試驗區在油氣領域不斷縮小差距。以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料油加注為突破口,浙江自貿試驗區吸引多元主體參與,“跨港區供油”等一系列舉措相繼落地。前不久,舟山港在之前全國第一、全球第八大加油港的基礎上,又晉升兩位成為全球第六。
圍繞油氣自貿區、樞紐自貿區、數字自貿區3張“金名片”,浙江有了新對標。
在樞紐自貿區建設上,對標全球最大的內陸港杜伊斯堡港,義烏陸港在現代物流體系、港城融合等方面補短板;對標美國孟菲斯國際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在專用設施、集疏運體系方面找不足。
在數字自貿區建設上,對標“美國模式”,試驗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對標“歐盟模式”,發展高質量數字核心產業;對標“日本模式”,培育高能級數字經濟平臺;對標“英國模式”,重視人、企業等微觀主體在數字產業創新過程中的重要性,打造高效率數字服務體系。
精準對標,浙江草擬了《關于推進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的工作方案》《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數字自貿區三年行動計劃》,將于近日出臺。
對標國際先進,浙江作為區域經濟增長極的潛力逐步釋放——今年前三季度,自貿試驗區以占浙江不到四百分之一的面積貢獻了全省8%的新增注冊企業、8%的稅收收入、19%的進出口額、12%的實際利用外資,區域集聚效應凸顯,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
為改革提供更優環境
浙江省自貿辦有關負責人在16日的大會上提到,浙江已編制《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容錯糾錯辦法(試行)》,即將出臺。
這釋放出一個清晰的信號:浙江自貿試驗區保護改革者、鼓勵探索者、寬容失誤者,為改革提速提供更優環境。
在制度創新方面,浙江自貿試驗區走在全國前列。對標自貿試驗區省級實施方案,193項試點任務已100%啟動,183項落地,實施率高達94.8%。
擴區以來,圍繞五大功能定位、立足特色優勢、堅持差異化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改革試點經驗。
其中,保稅油倉單質押融資、外國人管理服務“一站式”、“外匯金管家”線上一站式服務等30項,被評選為浙江自貿試驗區2021最佳制度創新成果。
“從數字來看成績顯著,但從實施改革深度來看,卻還遠遠不夠。”省商務研究院院長丁書鋒介紹,商務部對試點任務“已實施”的定義是“地方圍繞試點任務已經開展相關工作,且不存在政策障礙”,而浙江自貿試驗區試點任務雖然推進建設,但一大部分都存在政策障礙。
此外,從改革的廣度來看,浙江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存在碎片化的現象,系統基層未能形成全面突破。丁書鋒分析,在前期對64項全新試點經驗進行系統梳理時發現,這些制度創新中仍有一大部分存在“同質化”現象。相較而言,真正“牽一發動全身”、聚焦全產業鏈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的堵點痛點等問題,開展的創新較少。
從省級層面來看,各省級單位對片區權限下放的力度有待加強。目前,省里同意下放權限事項只有49項。丁書鋒表示,通過對改革者的保護和寬容,浙江希望推出更多首創性與集成性結合、量質并舉的制度創新。
全省域全面開放新格局
16日上午,浙江省人民大會堂主會場內,11個地市視頻分會場的畫面不斷切換。建設自貿試驗區,為何除了四個片區,其他地市也齊齊“在線”?
原來,浙江已經實現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省域全覆蓋。省自貿辦有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8月,浙江首次明確提出打造“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今年6月,浙江為第二批湖州、紹興、衢州、麗水4個聯動創新區授牌。加上此前已授牌的聯動創新區,浙江形成“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輻射帶動區”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聯動創新區,是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區的基礎區和先行區。”浙江省自貿辦有關負責人曾這樣介紹聯動創新區的地位。各地帶著已成為“金字招牌”的經濟功能區來創建聯動創新區。例如,溫州就在探尋“民營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路徑,形成了24項成果。
在浙江自貿試驗區陸續發布的7批“十大”成果中,聯動創新區的不少實踐探索也被納入其中——
杭州聯動創新區總投資182億元的杭州大會展中心項目一期工程開工,幫助杭州邁入國際會展之都建設新階段;寧波與麗水聯動創新區依托梅山-青田山海協作“保稅飛倉”項目,以產業合作助力共富共贏。
根據省自貿辦統計,今年前三季度,聯動創新區以全省1%的面積,貢獻了全省27%的財政收入、28%的進出口額、36%的實到外資。
聯動發展,浙江努力形成自貿試驗區區內區外同頻共振的態勢,全省域一起參與做大、分享自貿改革“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