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穩步恢復,而基建投資保障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2021年,基建投資增速下行趨勢較為明顯。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2%,比1-10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3.9%,比1-10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低于預期。
而到了年底,基建呈現大爆發趨勢。根據基建通大數據統計,11月基建中標總額超9586億,環比增長146%,同比增加132%,創下2021年新高。
與此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也表示,11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4個,總投資達2615億元,占了前11個月全部審批項目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發力之勢一覽無余。特別是當前,政府已經提前下達了專項債額度,預計在2022年一季度就會開始發行,將會對基建形成進一步支撐。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CMF宏觀數據月度分析會上,華泰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易峘表示,2022年,新基建是寬松政策的首選,在允許的情況下會盡量多用新基建,也就是和中長期發展目標更為符合的一些投資方向作為穩增長的壓艙石。預計雙碳相關的新基建將是未來的投資重點。
年底投資加速
各省年底加緊推動項目的進程,鐵路和城軌交通也迎來中標潮。11月多個重大公路項目公布中標,總額超3030億元,為11月基建占額第一。其中云南省公布的公路項目中標額最多,約1018億,占全國公路中標的三分之一。
其中,投資額最高的是貴州373.11億的“滬昆國家高速公路安順至盤州(黔滇界)段擴容工程”。作為貫穿貴州東西走向的滬昆高速,連接了貴州省9個市州中的7個市州,大大縮短了沿線地區和省際間運輸距離和通達水平。
不過,相較之下,鐵路投資略為緩慢。前11個月,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402億元,同比仍為下降,但下降幅度已經收窄至4.6%;其中11月完成731億元,同比增長15.85%,環比增長高達28.47%,年末也在加速中。
從2021年5月開始,鐵路投資出現負增長態勢,上半年投資同比減少8.3%,達到最高峰;隨后降幅逐漸收窄,前10個月,降幅回落至6%區間,前11個月再次收窄到5%以內。
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819億元,同比減少2.62%,這是鐵路固定資產投資7年來首次低于8000億元。如果要達到2020年的標準,12月投資需達到1417億元。
為了完成全年目標,國鐵集團強調,當前已進入全年工作的收尾和沖刺階段,落實各項開通運營條件,保證年底集中投產的鐵路新線高質量開通,要全面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實現鐵路“十四五”良好開局。
按照計劃,2021年全國鐵路將投產新線3700公里。前三季度,中國鐵路投產新線1611公里,其中高鐵610公里。這意味著,四季度將集中投產新線2000公里以上,其中約一半為高鐵。
在投資項目審批方面,2021年1-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84個,總投資7570億元。11月份,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4個,總投資2615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
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兼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近日,發改委已對地方報送的2022年專項債券項目從投向領域方面進行了篩選,形成準備項目清單,確保專項債券發行后能夠盡快投入使用。這將對2021年底2022年初形成經濟支撐。
雙碳或是未來投資重點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總體來看,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復蘇進程相當復雜,影響中國經濟復蘇進程的力量既有外生因素,也有內生因素,既有短期波動也有周期性調整,也有長期性結構因素的沖擊,還有政策協調的因素等多重因素疊加。因此,中國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在2021年下半年以來持續上揚。”尹恒表示。
“基建2021年相對來說比較弱,因為2018年去杠桿之后,整個融資平臺渠道少了很多。按照預計,2022年上半年財政政策會比2021年擴張不少,包括專項債的發行,這樣對基建會有一個提振作用,但上行也有限,原因是因為現在對地方政府隱性負債還是有很多的管理,即使可以做更多基建,但是融資仍然是一個問題。所以,至少在2022年一季度或者上半年時,基建會有所反彈,但政策是不是可以繼續加碼,還要看2022年下半年。2022年是保增長的政策趨勢,如果2021年中國宏觀政策主旋律是政策退出,2022年就是政策加碼逐步穩增長。”麥格理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表示。
CMF報告顯示,2022年,財政政策或將更加積極。從數據看來,1-10月,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4.5%,支出增長2.4%,所以,2021年財政收入增長速度較快,但同時支出速度收縮也很明顯。從財政赤字表里可以看出,2021年財政赤字同比減少55%,比2019年同期減少45%。為了改變這種收縮的狀態,近期財政政策應該更加積極來保證財政支出的強度,加快財政支出的速度。
從貨幣政策來看,10月份M2同比增長8.5%,比2020年同期回落了2.2個百分點。但三駕馬車中,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都有所收縮,所以,貨幣政策應該走向更加適度寬松的狀態。
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預計,2022年赤字率至少保持與2021年大致相當,在3.2%左右;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可以加大至3.8萬億以上,高于2021年3.6萬億。
業內專家提醒,在穩投資的同時,更要持續優化投資結構。“從現在地方財政的狀況來看,力度應該更大一些,不然很難通過基建投資來彌補房地產投資大幅下滑的壓力。貨幣政策方面,2022年應該還有50個基點的降準,更重要央行也應該降息,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未來中國或將大規模推出一些改革政策,用改革的政策來穩信心,通過效率提升,中國經濟活力將會得到改善。”劉利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