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6日,我國多地迎來新一輪大風降溫,充足的能源供應讓群眾在寒冷的冬季也過得溫暖舒適。
早在2021年9月28日,中國石油就啟動了冬季天然氣保供周例會制度,協調全產業鏈聯動配合、全線發力,形成了國產氣、進口管道氣、進口LNG、儲氣庫(群)等多元互通的資源保障體系。在各方協調下,這個冬季中國石油供氣量將突破千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長慶、塔里木、西南油氣田三大氣區一起發力,天然氣日生產能力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中國石油儲氣庫(群)預計采氣量同比增長16.3%。
“中國石油的‘穩中求進’首先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為我國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氣生產商、供應商,2021年中國石油通過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在松遼、渤海灣、鄂爾多斯、四川、塔里木、準噶爾等“五油三氣”六大盆地獲得了重大突破。石油方面,落實了河套盆地臨河坳陷、塔里木盆地富滿地區等4個億噸級整裝規模優質儲量區;天然氣方面,落實了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準噶爾南緣中段深層等5個千億立方米以上規模優質儲量區。這些“大突破、大規模、大場面”勘探成果,為把能源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實了資源基礎。
此外,中國石油還加強了對國家重大活動的保障。為了北京冬奧會順利召開,2021年12月,華北石化在僅用兩個月時間建成投用氫提純裝置后,將純度高達99.999%的高純氫運達中國石油金龍綜合能源服務站。此前,該公司已陸續將1452噸冬奧會保供用油送達張家口寧遠機場。
作為“相約北京”測試賽唯一能源供應商,中國石油以新建、改造投用16座加油(氫)站的“石油速度”,對油、氣、氫供應系統優化升級,創造了“建成投用北京冬奧會第一座加油站”“實現冬奧會競賽、非競賽場館第一桶油料保障”“投運北京冬奧會第一座加氫站”等多項“第一”。
能源供給“穩”住了,還要在技術和效益上求“進”。“‘十四五’時期,中國石油要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加速能源轉型、產業邁向中高端,推動高質量發展,通過科技創新打造新的競爭優勢。”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表示。
中國石油著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能源與化工創新高地,在2021年11月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石油牽頭或參與的4個項目獲獎。油品質量升級步伐也不斷加快,清潔汽油質量升級技術實現了原始創新式研發,已形成選擇性加氫脫硫和加氫脫硫—改質組合兩大技術系列。從助力高鐵日行千里的潤滑油,到抗疫急需的熔噴料與熔噴布,中國石油煉化業務累計開發化工新產品160多個。
我國提出“雙碳”目標后,能源行業將承擔更多責任,也面臨更多挑戰。中國石油發力清潔能源供給,2021年天然氣產銷量分別同比增長6.7%、17.6%;實現節能36.7萬噸標煤、節水503萬立方米。下一步,中國石油正在按照“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的總體部署,著力構建綠色產業結構和低碳能源供應體系,制定業務發展專項規劃,組織實施一批新能源新材料試點示范項目,加快形成綠色競爭優勢和多能互補新格局。
2021年,中國石油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長慶油田提前10天產量跨越6000萬噸,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新建成年產200萬噸大油田,西南油氣田取得4項重大勘探新成果。(來源:經濟日報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