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太原鐘樓街片區、古縣城將創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全力支持老字號回歸、策劃建設城市雕塑一條街、打造文化演藝一條街……1月17日,太原市政府發布《鐘樓街片區太原古縣城創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其中提到鐘樓街片區、太原古縣城將創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要盡快完成省級旅游休閑街區創建,打造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創建范圍
鐘樓街片區的創建范圍北起府東街,南至開化寺街,西起解放路,東至柳巷北路(橋頭街東至五一路),包括25條道路:通順巷、柴市巷、規一路、規二路、規三路、大水巷、小水巷、鼓樓街、察院后街、醬園巷、鐘樓街、橋頭街、地藏庵、中校尉營、靴巷、二市場巷、南倉巷、南倉巷東側規劃路、陰陽巷、西校尉營、四岔樓、西夾道、西校尉營東側規劃路、南校尉營、醬園巷北側規劃路。
太原古縣城的創建范圍為十字街,即: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
豐富管理模式平衡街區“保”和“用”
太原市將按照“政府主導、居民(商戶)參與、市場運作、漸進改善”的指導思路,在鐘樓街片區、太原古縣城分別健全統一有效的管理運營機構,聘請國內一流文物保護、文化旅游等領域專家擔任顧問,統籌謀劃、綜合協調街區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管理、利用等工作。豐富管理模式,通過先進靈活的管理模式,有效平衡街區的“保”和“用”。
建設文明、綠色、衛生街區,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街區建設與當地社區有機融合,為各類古樹名木和珍稀植物配備銘牌。合理設置造型美觀的分類垃圾箱,建設收集轉運設施,組織引導門店、商鋪和游人分類投放垃圾,針對飯店、餐飲門店單獨設立廚余垃圾桶,做到分類轉運,及時清運,做好日常維護,確保垃圾箱完好無損。
將各類遺產及周邊環境串點成面
挖掘文化特色,融入休閑體驗的各個環節;完善能夠展示城市與街區歷史文化風貌的各類文化符號。鼓勵引入先進的地理信息系統(GIS)、三維激光掃描、文物數字化保護等技術,普查和記錄鐘樓街片區、太原古縣城點狀傳統建筑遺存的空間屬性和風貌特征,全面摸底調查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各類遺產及其周邊環境串點成面。
鼓勵完善諸如標志性景觀、景點、歷史建筑、名人故居、博物館、文化館、實體書店及圖書館(分館)、小劇場等文化景觀。鼓勵開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節事活動、晚間文化娛樂活動以及地方餐飲文化展示體驗。
明確創建空間范圍,街區總占地面積不小于5萬平方米或主街長度不小于500米;街區為步行街,有不少于2個主要出入口。確保周邊交通便利,公共交通便捷,在街區周邊配套一定規模的停車場地。
全力支持老字號回歸
復原和豐富傳統產業業態,加大對太原本土中華老字號企業的扶持力度,力爭讓具備運營實力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太原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專賣企業全部入駐鐘樓街片區、太原古縣城。
設立太原傳統戲曲劇院、常態化非遺展示展演場所,劃分展示、宣傳等功能性空間,打造集“文化旅游綜合體、非遺活態展示區、文化互動體驗區、傳統工藝集聚區、文化旅游目的地”等多功能性為一體的非遺陣地。
更新、構建文化展示集群,在中心地段建設具有傳統特色的城市書房、特色書店、圖書館分館等,實現總分館圖書資源通借通還、數字服務共享、文化活動聯動和人員統一培訓;引進影院、小劇場、非遺文創、特色酒店、民宿等業態。( 來源: 山西晚報 記者 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