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河南省“十四五”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和森林河南建設規劃》出爐,明確到2025年,森林河南基本建成,2035年,生態強省基本建成。
根據《規劃》,到2025年,森林河南基本建成。大河大山大平原保護治理取得重大進展。森林資源穩步增加,森林質量顯著提升,碳匯能力明顯增強,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全面完成,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綠色富民產業更加興旺,森林、草地、濕地、農田等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明顯增強,黃河生態廊道基本建成。
《規劃》提出,河南將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和國土綠化“一帶一區三屏三廊多點”空間分區。“一帶”為黃河生態帶;“一區”為平原農業生態涵養區;“三屏”為環繞在省域西部、南部的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三大生態屏障區;“三廊”為淮河、南水北調中線、隋唐大運河及明清黃河故道等生態保育廊道;“多點”為自然保護地、國家儲備林、國有林場、綠色富民產業集群等重要節點。同時,還將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和林業保護發展三大重點區域,分別是生態保護保育、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重點區域。
《規劃》明確,河南將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林業保護發展重大工程。通過全面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明確黃河沿線、山地屏障區、重要生態廊道和生態斑塊、平原農業生態涵養區及城鎮空間的生態修復主要任務,為科學謀劃重大工程提供依據。
生態修復方面,重點開展黃河、淮河、南水北調中線干渠、隋唐大運河及明清黃河故道和沙潁河等重要生態廊道修復建設工程,南太行、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等生態屏障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修復工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和城鎮生態空間品質提升工程,為建設生態強省奠定基礎。
林業保護發展方面,重點開展優質森林培育工程、天然林保護與修復工程、自然保護地建設工程、林資源保護監督管理體系建設工程、林草特色種植產業工程、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和碳匯產業工程。(來源: 鄭州日報記者 曹婷 通訊員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