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性和季節性的供需不均衡是始終面臨的挑戰
中國天然氣消費呈現快速增長,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在8%左右,遠低于與世界平均水平和歐美發達國家水平。未來,中國天然氣需求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IEA報告稱,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環保政策的加碼將促使中國于201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但是,從中國的天然氣供給能力看,國內天然氣產量增速明顯低于消費增速,不得不依賴進口滿足國內需求,天然氣對外依存度39%,并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
中國天然氣市場地區性和季節性不平衡的矛盾較為突出。從經濟發展狀況看,南方經濟實力明顯高于北方,東部經濟發達程度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這些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對天然氣的需求增長較快,價格承受能力相對較高;從地域看,北方地區冬季采暖期需要大量的能源,在治理大氣污染力度加大的政策環境下,“煤改氣”成為當然選項,冬季采暖期的天然氣需求呈爆發式增長,但由于涉及民生,對價格的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在天然氣供給側,國內天然氣主力產區集中在陜西、內蒙古、新疆、四川、重慶、青海等地;陸上天然氣進口主要來源于中亞地區;LNG進口來源地較廣,但接收設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這樣,在夏季,大量的天然氣通過管道輸往南方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而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區則會消耗更多的天然氣,且同樣由于冬季的原因,來自中亞地區的進口天然氣經常出現減量。地區性和季節性不平衡是必須認真面對和解決的突出問題。

來源:國家發改委
增強天然氣供應能力受到價格因素的制約
隨著天然氣需求增加,以及勘探開發與開采、儲存、運輸技術發展和碳排放引發的全球變暖的嚴峻課題,天然氣作為低碳、清潔、高效能源確立了其獨立能源產品的地位。但在此過程中,天然氣定價仍然保持了與原油、燃料油、成品油和煤炭等價格的掛鉤模式,出現了具有地區影響力的美國亨利天然氣交易中心價格(HH)和英國國家天然氣交易中心(NBP)價格,并逐漸成為其所在地區天然氣價格的風向標。LNG貿易發展繁榮之后,全球性的天然氣市場基本形成,天然氣價格在國際市場之間的傳導力逐漸加強,對天然氣資源的配置和流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就中國天然氣市場的季節性供需突出矛盾而言,同樣在于天然氣與煤炭、成品油等替代品上具有的價格競爭優勢。這在催生了天然氣市場發展的同時,也成為了天然氣供給不足的重要推手。在全球性天然氣市場基本形成的情況下,中國必須面對國際市場競爭,這與中國國內的天然氣價格管制和低價格形成矛盾,特別是在天然氣價格沒有完全市場化的狀況下,進口氣價格倒掛使天然氣進口企業承受虧損成為必然。
此外,天然氣價格在天然氣供應各環節上的不均衡對天然氣市場的發展同樣形成了制約。消費者最終消費的天然氣至少需要經過生產或進口、主干管道輸送和城市管網配送三個環節,并相應形成了天然氣出廠(進口)價格、管輸價格、門站價格和城市管網配送價格、最終消費價格。在整個天然氣價格體系中,對天然氣供應能力產生重大影響的是天然氣出廠價格或進口價格。而只有理順天然氣供應各環節之間的比價關系,才能促進整個體系的高效運轉和資本投資的合理分配。
提升天然氣穩定供應能力的最佳路徑選擇
放眼全球天然氣市場,在LNG貿易,特別是現貨貿易漸趨繁榮的背景下,全球化的天然氣價格機制正在形成,由與原油價格掛鉤開始轉向與HH和NBP掛鉤。加大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力度,形成能夠充分反映中國天然氣市場供需狀況的價格,將有利于促進提升供應側和需求側自我調節能力,尋求市場平衡。
一是要加快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改革步伐。當前天然氣市場季節性緊張的矛盾突出,恰恰說明了天然氣價格沒有很好地發揮對市場的調節作用。這就需要以推動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為抓手,協調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促進天然氣市場在供需相對平衡中穩健發展。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應完善天然氣市場建設,放開天然氣市場準入,構建具有競爭性的市場結構,加快區域性天然氣現貨市場、天然氣期貨市場和天然氣樞紐工程建設,盡快形成包括區域價格、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在內的立體化天然氣價格體系,較為充分地反映天然氣市場的供求狀況,以價格為杠桿,促進天然氣市場的自我平衡發展。
二是要理順天然氣供應鏈各環節的價格關系。必須深刻認識到,天然氣供應鏈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各環節之間應該具有較為合理的比價關系,否則,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價格不合理都會影響到天然氣的最終供應能力。要按照國家發布的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若干意見確定的“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原則加快各項改革措施及其配套措施的推進和落實。“管住中間”,重點是要管好長輸管道和城市管網的系統性建設,以及LNG接收設施建設,保持較為合理的投資回報水平,提升利用率和運營效率。“放開兩頭”,一頭是與最終消費者直接接觸的終端銷售商,重點在于拓展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銷售商的途徑、方式和便利性;另一頭是天然氣的原始供應商,應改變對天然氣生產和進口銷售環節的管理,引領各類資本進入生產和進口領域。
三是要按照市場化原則建立天然氣峰谷價格。天然氣供應的連續性是天然氣市場最基礎的特性,既要保障天然氣生產供應的穩定性,更要保障天然氣市場高峰需求的穩定性。要建立天然氣峰谷價格體系,以達到用戶自行填谷削峰,降低高峰供氣壓力。同時,要增強儲氣庫建設和儲氣能力,將儲氣庫作為獨立的供氣資源,與用戶簽訂供氣合同,確定與市場調峰需求相匹配的儲氣庫供氣價格,以充分反映注氣、采氣等儲氣設施的運行成本和庫存氣的采購成本及資金占用成本,并使之具有較好的投資回報率,以增強儲氣庫行業對資本的吸引力,加強儲氣設施和儲氣能力建設,增強調峰能力。
總之,目前中國天然氣市場存在的主要矛盾就在于天然氣供應能力的增長落后于天然氣消費需求的增長,特別是由于儲氣設施不足,導致結構性供應能力存在較大欠缺。應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依靠市場化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通過價格變化促進供應增加、抑制不合理需求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