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外,在激烈的競爭下,一些互聯網家裝企業失信的關口前移到了推廣環節,粉飾數據欺騙消費者和投資人。“網上的成交量和好評,都可能是刷出來的。”秦希說,他曾經在平臺分擔刷單成本的“雙11”期間,將20萬元的交易量刷成近200萬元;也曾在平臺的授意下,花3萬元“擺平”一個差評。
本應通過“互聯網+”實現優質資源聚集的互聯網家裝行業,為何頻頻出現失信問題成為“深坑”?一位裝修行業資深人士認為,當前絕大多數互聯網家裝企業沒有能力通過整合供應鏈降低裝修成本,又急于搶奪“流量”、做大規模、爭取融資,心態功利導致行為失范。
“裝修消費頻次太低,基本是一錘子買賣。有的平臺企業和工長‘坑’起消費者有恃無恐。”他說,國內除了少數由傳統家裝企業轉型而來、以自營門店為主的企業能盈利,大多數互聯網家裝企業處于虧損狀態,行業內出現“跑路”、合同欺詐等行為也不足為奇。
需形成良好行業生態做實線下
盡管“黑料”不斷,但隨著互聯網滲透率的持續上升、VR等眾多新技術的驅動,互聯網家裝市場呈現出明顯的高增長潛力。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互聯網家裝市場的規模約為500億元;到了2017年,市場規模增長至近2500億元。短短6年間,市場規模增長了近5倍。而齊家網和億邦動力網今年初聯合發布的《2017年度互聯網家裝用戶洞察報告》認為,2019年互聯網家裝市場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級別。
艾瑞咨詢等機構分析認為,隨著智能家居市場逐步打開,而互聯網家裝用戶群體與智能家居用戶重合度高,將家裝作為切入智能家居入口的場景優勢明顯,這是互聯網家裝即將迎來的重大利好因素。
面對龐大的市場和家裝深度擁抱互聯網的時代潮流,互聯網家裝行業該如何回應消費者的信任?業內人士認為,平臺企業應通過提升盈利能力、做實線下服務確保施工質量;同時,強化自律與他律,形成行業發展的良好生態、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互聯網家裝平臺應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比如,可以通過進一步增加用戶基數,保障業務基礎;吸引更多優質服務提供商,提升公司平臺的多渠道變現能力,包括廣告服務、金融轉介服務和供應鏈服務。
“盡管當前互聯網家裝行業存在很多問題,但是互聯網的資源聚集優勢在家裝行業前景廣闊。”雖然因為虧損不再從事互聯網家裝工作,但秦希仍然對這一行業持有期待。他認為,當前互聯網家裝行業正處于洗牌時期,企業應當摒棄急功近利的心態,做實線下服務,通過發展自營業務和特許經營等模式,確保服務質量全程可控,使消費者權益保護與企業發展相得益彰。
企業自律的同時,監管層面也應當及時跟上。曹磊說,互聯網家裝與傳統家裝行業存在差異,目前國內尚沒有適用于這一行業的監管制度,對于當下存在的諸多問題缺乏明確的處理辦法。他建議,有關部門應當盡快出臺適用于互聯網家裝行業的監管辦法,規范企業的經營活動。
對于消費者而言,增強風險意識、強化對裝修企業的甄別同樣至關重要。許國忠等人建議,消費者盡量選擇有一定的從業歷史、有自營業務的互聯網家裝企業;在簽約環節應當仔細研究合同主體、付款方式等內容,并約定罰則;必要時可以找第三方監理進行監督,避免“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