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天津磁卡曾公告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向渤化集團購買其持有的天津渤海石化有限公司(下稱渤海石化)100%股權。
對于主營數據卡、印刷產品的天津磁卡而言,這是由實控人天津市國資委籌劃的一次跨界收購。
渤化集團是天津市國資委監管的企業集團。據其官網透露,渤化集團主要從事煤化工、石油化工等業務,2017年該集團經濟總量達1120億元,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 139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第47位,天津市企業100強第5位。渤海石化是渤化集團全資子公司,成立于今年4月12日,注冊資本為18億元,主營化工產品批發兼零售、丙烯(60萬噸/年)、氫、液化石油氣生產等業務。
渤化集團曾于A+H股上市,后因1998年、1999年連續兩年出現較大虧損,在2001年初被創業環保(600874.SH)重組。目前,渤化集團旗下無上市平臺。
去年,天津國資委曾提出“到2017年底,重點集團至少擁有1家上市公司,經營性國有資產證券化率達到40%。
毫無疑問的是,如果無償劃轉與資產重組均順利進行,天津磁卡將成為渤化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業務也會隨之發生重大變化。由此,天津磁卡或將告別十余年來萎靡不振的歷史。
天津磁卡1993年于上交所上市,主要產品包括數據卡、印刷產品和智能卡應用系統等。回溯天津磁卡的資本市場生涯,可謂劣跡斑斑、A股罕見。其年度報告連續13年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
2002年以來,公司更是多次因信息披露違規,遭到證監會調查、處罰。近年最為嚴重的一次,是天津磁卡在2006年到2012年的時間內,未將旗下的一家子公司納入合并報表,也未在年報中披露擁有該子公司的事實。這導致天津磁卡及相關責任人在2014年被證監會警告,并處以罰款。
事實上,天津磁卡已連續十余年業績不佳,長期游走在退市邊緣。數據顯示,扣除非經常損益后,天津磁卡連續16年保持虧損。這使得通過各種手段調節凈利潤為正數,成為天津磁卡的“家常便飯”。自2008年起,公司凈利潤始終保持“一正一負”的“脈沖”狀態,從未有過連續兩年為正的記錄。
2017年,天津磁卡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處于負數年份,為-5952.19萬。而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天津磁卡繼續虧損,凈利潤為-2957.86萬元。按照以往規律,繼續上馬調節手段已成為天津磁卡的必要之舉。
果不其然,9月3日晚間,天津磁卡公告稱,擬掛牌轉讓“海口保稅區金卡”、“海南海卡”兩家子公司全部100%的股權。若轉讓成功,將增加公司1億元左右的利潤。這意味著,天津磁卡有望將2018年的凈利潤調節為正,避免因連續兩年虧損被實施風險警示。